——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策划;
——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预控;
——掌握机电工程项目工序质量的检验;
——掌握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2H320050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策划P128
——确定质量目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部门的岗位职责;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程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
项目负责人应对实现质量目标和要求所需的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质量策划,包括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定组织机构,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质量控制程序等。
(一)确定质量目标
1.质量目标应先进、可行,并要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以便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检查、评价与考核。
2.总体质量目标确定后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分项、每个工序,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负责人。
如某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的分解设计如下:创省级样板工程;单位工程评定等级为优良;分项工程优良率90%,合格率100%;规范允许偏差的项目,点数控制在8%以下,且不大于允许值的1.2倍;各项技术资料全部达到竣工资料要求。
3.质量管理原则
以单位工程优良保证群体优良,以分部工程优良保证单位工程优良,以分项工程优良保证分部工程优良,以工序优良保证分项工程优良。
(三)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部门的岗位职责
项目经理在进行质量策划时应明确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机电工程施工现场一般有:
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现场专业施工员以及工程管理部、技术部、质量部和物资管理部等。
(四)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程序
在质量目标、人员配备、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各项管理制度确定以后,还应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编制各专业的质量控制程序。
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程序一般有工艺、焊接、质量检验、理化及无损检测、材料设备、热处理等。
2H320051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预控P129
(请注意复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p149,2Z10403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交底、测量控制、计量控制、工序施工质量控制、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掌握p152,2Z104033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位置)
施工质量的预控是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
利实现的关键。
一、工序质量控制——重点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一般有质量预控、工序分析、工序质量检验三种,以质量预控为主。
(一)质量预控——重点
质量预控是指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事先对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或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预控方案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等三部分内容。
(二)工序分析
工序分析就是找出对工序的关键或重要质量特性起支配性作用的各个要素的全部活动。对这些支配性要素,要制定成标准,加以重点控制。
工序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是用因果分析图法书面分析;
第二步进行试验核实。可根据不同的工序用不同的方法,如优选法等;
第三步是制定标准进行管理,主要应用系统图法和矩阵图法。
(三)质量预控内容
质量预控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预控、施工准备状态预控、施工生产要素预控。
3.施工生产要素预控——重点
施工生产要素主要是指:人员资格、材料使用、操作机具、检验器具、操作工艺、施工环境。
(1)人的因素控制
对施工人员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人的资质、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缺陷、人的错误行为等几个方面。
(2)材料因素的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仪器仪表、生产设备等,是工程项目的物质基础,也是工程项目实体的组成部分。材料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采购、进货检查和验收、储存保管、发放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3)施工机具和检测器具的控制
施工机具和检测器具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工艺和方法、施工机具和检测器具的性能、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
(4)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控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和企业自身能力综合考虑;力求施工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5)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作业环境等。项目经理部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拟定控制方案及措施。
如:焊接对环境的要求;
起重作业对环境的要求;
仪表调校对环境的要求;
精密设备或洁净室安装时对施工场所的空气洁净度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噪声、粉尘的控制措施等。
(四)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2.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原则——重点
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原则一般为: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如电气装置的高压电器和电力变压器、钢结构的梁柱板节点、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压力试验、垫铁敷设等;
(2)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如焊缝的无损检测,设备安装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等;
(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如焊条烘干,坡口处理等;
(4)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如管道安装的坡度、平行度的关键因素是人,冬期焊接施工的焊接质量关键因素是环境温度等;
(5)对后续工程施工、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6)隐蔽工程;
(7)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3.质量控制点的划分
根据各控制点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级。
(1)A级控制点
影响装置(产品)安全运行、使用功能和开车后出现质量问题有待停车才可处理或合同协议有特殊要求的质量控制点,必须由施工、监理和业主三方质检人员共同检查确认并签证;
(2)B级控制点
影响下道工序质量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双方质检人员共同检查确认并签证;
(3)C级控制点
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小或开车后出现问题可随时处理的次要质量控制点,由施工方质检人员自行检查确认。
2H320053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工序质量检验P131
工序质量检验一般包括:标准、度量、比较、判定处理和记录等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应在检验试验计划(卡)中明确给出。
一、检验试验计划(卡)的编制要求
1.检验试验计划(卡)是质量计划(或施工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的指导性文件,是施工和质量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试验操作的依据。
2.检验试验计划是依据设计图纸、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同规定内容编制的,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检验试验项目名称;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专检、自检、目测、检验设备名称和精度等);
检测部位;
检验记录名称或编号;
何时进行检验;
责任人;
执行标准。
二、工程项目质量检验的三检制
三检制是指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它是确保现场施工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自检是指由操作人员对自己的施工作业或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验,实施自我控制、自我把关,及时消除异常因素,以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作业。
互检是指操作人员之间对所完成的作业或分项工程进行的相互检查,是对自检的一种复核和确认,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互检的形式可以是同组操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检验,也可以是班组的质量检查员对本班组操作人员的抽检,同时也可以是下道作业对上道作业的交接检验。
专检是指质量检验员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用以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
2.实行三检制,要合理确定好自检、互检和专检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以专职检验人员为主;
生产过程的各项作业的检验则以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为主;
专职检验人员巡回抽检为辅;
成品的质量必须进行终检认证。
2H320054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问题和事故处理
一、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p159,图2Z104042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事故报告、现场保护、事故调查、撰写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报告
(一)事故报告
施工现场发生质量事故时,施工负责人(项目经理)应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及时向企业报告事故状况。
报告内容为:质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及工程的概况;质量事故状况的描述;质量事故现场勘察笔录、证物照片、录像、证据资料、调查笔录等;质量事故的发(展变化情况等。
(二)现场保护
质量问题出现后,要做好现场保护;如焊缝裂纹,不要急于返修,要等到处理结论批准后再处理。对于那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甚至会发生人、财、物损伤的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保护措施。
(三)事故调查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组建调查小组,参加人员应是与事故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等。调查内容包括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
二、质量事故处理方式——重点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式有:返工、返修、限制使用、不作处理和报废五种情况。
1.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缺陷经过修补处理后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或不具备补救可能性则必须采取返工处理。
2.返修处理
对于工程某些部分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修补后可以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使用功能或外观的要求,可采取返修处理。
3.限制使用
当工程质量缺陷按返修方法处理后,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而又无法返工处理的情况下,可按限制使用处理。
4.不作处理
对于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标准,但其情况不严重,对工程的使用和安全影响很小,经过分析、论证和设计单位认可后,可不作专门处理。
5.报废处理
当采取上述办法后,仍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标准,则必须按报废处理。